1、本课题的背景、设计意义、可行性分析 一、背景: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和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屑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二、设计意义: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 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屑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 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 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三、可行性分析: (1)学习软件:通过深入学习AutoCAD软件并用软件对支架进行绘图,学习数控机床加工模拟软件; (2)查阅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以及课本等搜集也毕业设计相关的文献; (3)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支架加工工艺,剖析零件加工时合理的装夹方法; (4)创新设计:在现有的资料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开发研究,创作出自己的加工方案; (5)完成资料:绘制工序简图,制作加工动作模拟,填写工艺卡片,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6)准备答辩:准备并完善毕业设计的相关材料,准备毕业答辩。 |
2.课题的主要内容,初步见解 课题主要内容: (1)计算机绘制产品及工装夹具零件图,3D造型图各一份; (2)手工绘制加工本产品A1夹具装配图; (3)完成本零件及夹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刀具卡; (4)编制本零件及夹具零件数控加工程序,仿真; (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构思: 该课题是完成支架数控加工与工装设计,是典型的支架类零件毕业设计课题。 熟悉零件结构、精度及技术要求,了解其用途,进行工艺分析,掌握加工方法, 设计一套工装夹具,手工绘制工装夹具装配图,计算机绘制2D产品及夹具零件 图,完成产品3D造型图;编写加工工艺规程与数控加工程序,进行仿真; 撰写设计说明书,并进行设计答辩。 初步见解: 在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时,首先要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首先取决于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当明确了各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后,即可根据这些要求选择能保证该要求的最终加工方法,并同时确定出所需要经过工序(或工步)的加工方法。具体的加工方法可根据经验或参考有关表以及其它有关工艺手册来确定。所选择的加工方法,应满足零件的质量要求,要具有良好的加工经济性和高的生产率。满足同样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有若干种,为此,选择加工方法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按经济精度选择加工方法 所谓经济精度指的是在正常生产条件(完好 的设备,使用必需的刀具和适当质量的夹具,一定熟练程度等级的生产工人,合理的定额工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相应的粗糙度称为经济粗糙度。 2)工件的材料性质 3)工件的形状尺寸 如小孔一般采用钻、扩、铰的方法;大孔常采用镗削 的加工方法,当有孔和外圆时宜先加工孔 4)生产类型 5)生产率和经济性 对于较大的平面,铣削加工生产率较高;窄长的工件宜 采用刨削加工;对于大量生产的低精度孔系,宜采用多轴钻;对批量较大的曲面加工,可采用机械靠模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加工方法。 6)具体生产条件 使生产符合实际,并充分挖掘现有使用潜力。 |
3.工作进度计划 第一周(03/09~03/15) 第二周(03/16~03/22) 第三周(03/23~03/29) 第四周(03/30~04/05) 第五周(04/06~04/12) 第六周(04/13~04/19) 第七周(04/20~04/26) 第八周(04/27~05/01) | 1、收集资料,分析图纸与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初步电脑绘制支架零件图。 2、分析支架加工工艺、比较确定比较确定工装夹具设计方案,工艺规程初稿。。 3、完成工艺规程,完整产品零件图,绘制装配图。 4、完成数控工序卡、编程初稿,仿真加工。 5、完成全部图、编程 6、撰写设计说明书 7、进一步完成设计资料,准备答辩 8、毕业设计答辩 |
4.参考文献 [1] 许晓旸, 专用机床设备设计[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2] 孙已德, 机床夹具图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20-23. [3] 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 机床夹具结构图册[M]. 贵阳: 贵州任命出版社, 1983: 42-50. [4]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5] 孟少龙,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1卷[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6]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组,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7] 李洪,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8] 马贤智, 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手册[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9] 上海金属切削技术协会, 金属切削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10] 周永强,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11] 刘文剑, 曹天河, 赵维, 夹具工程师手册[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12] 余光国, 马俊, 张兴发, 机床夹具设计[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13]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长春汽车厂工人大学,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14] 李庆寿,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适用手册[M]. 银州: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1. [15] 廖念钊, 莫雨松, 李硕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0: 9-19. [16] 王光斗, 王春福,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7] 乐兑谦, 金属切削刀具.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17. [18]吴拓, 简明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9] 孙丽媛, 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M].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 [20] 李益民,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