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的背景: |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风能资源的普遍关注和风力发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各国政府、企业或是风电开发商开始投资兴建测风塔,为将来风电场的投资建设获取第一手风能资料。要求设计一多通道风向风速监测系统,由新一代的多通道风速风向监测记录仪和高动态特性的测风传感器组成。它与通用的PC电脑配合使用,外接多路风速传感器,用于观测记录不同位置的风速量,具有测试精度高、人机界面友好、人工干预少、交直流电共有等特点,使用方便,广泛适用于气象监测、风能资源考察、环保、生态、农林研究、高层建筑等诸多领域。 |
2.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要求: |
测风塔风速测量系统要求: 1.测量范围:风速0~75米/秒,风向0~360度 2.通 道 数:风速14路,风向1路 3.分 辨 率:风速0.1米/秒,风向3度 4.抗风强度:75m/s 5.起动风速:≤0.4m/s 6.距离常数:<5m 7.工作电源:AC 220V±10% 50HZ DC12V 8.遥测距离:≤100m 9.通迅接口:系统配有线(标准RS232)或无线(GSM、GPRS网接口)两路通讯接口 与监测电脑有线连接,实时传送采集数据,配无线通讯控制器可实现监测中心对各点风力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系统采用GSM/GPRS网通讯技术,不受距离限制,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10.监测软件: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小时整点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可绘制平均风速分布图、风玫瑰图、风频曲线图等。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存储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EXCEL标准格式,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11.存储间隔:手动任意设定风速瞬时值存储时间间隔 12.存储容量:1500条以上。 14.显示内容:液晶显示当前日期,时间,风速,风向瞬时值 15.工作环境:运行温度-40℃~65℃,运行湿度:0~100% RH 16.电源系统:采用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在没有交流电的现场由充电电池供电,同时配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充电,可保证系统在没电地区常年稳定工作; 17.整个测风系统应有可靠保障的电源系统。塔架应有雷电保护设备,包括避雷针和接地杆等;接地电阻应不 大于 4Ω。 18.抗风能力:最大抗风60米/秒;抗震烈度:8度。 |
3.主要参考文献: |
[1]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T 18709-2002) [2]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 号) [3]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 号) [4]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 号) [5] GB/T18710-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6] GB/T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7] 许小峰,胡欣,王卫丹等.国内大气科学发展状况及优先领域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2006 [8] Tony Burton. 风能技术.武鑫,谷海涛,李海东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9] 杨萍,刘伟东,仲跻芹等.北京地区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的质量评估.应用气象学报,2011 |
4.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以周为单位): |
第1周:熟悉论文题目,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第2周:了解题目研究背景及意义、测风塔风速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思考论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困难。 第3周:根据设计进行所需的步骤,设计风向风速监测系统总体方案流程图和总体线路图。 第4周: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硬件系统设计框图,并选用合适的设备来减少系统中的干扰,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第5周:风向风速监测系统通讯及监控软件分析。 第6周:认真总结上几周论文进展,填写“毕业设计中期汇报表”。 第7周:完成雷电保护设备设计。 第8周:完成整个测风系统应有可靠保障的电源系统设计。 第9周:选择适当的程序设计方法,完成软件系统总框图,安装软件,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参考相关资料,找到测风塔风速测量系统的数据依据,完成主程序流程图设计和子程序框图设计。 第10周: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第11周: 充分做好准备,进行毕业答辩。 第12周:对论文内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并对论文进行查重。 第13周:认真填写相关的表格,并对论文的格式进行检查。 第14周:将毕业论文定稿并按论文要求装订完毕,并送审。 |
教研室审查意见: 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学院审查意见: 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