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中心
到顶部
到尾部
文科毕业论文

尚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体育硕士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14 14:07:01  作者:  来源:  查看:0  评论:0
内容摘要: 尚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中文摘要   武术中形意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支。诞生于的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中形意拳一个重要的分支,虽然其诞生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历...
尚式形意拳传承方式流变的研究

中文摘要

   武术中形意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一支。诞生于的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中形意拳一个重要的分支,虽然其诞生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同样具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和文化背景。从形意拳的发展过程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因此它也是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当前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发展的崭新时代,形意拳同样应该与时俱进,跟紧时代的步伐,在保持自身内涵和价值的同时充分转型,这样才能够既保留了形意拳的传统性同时又为形意拳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形意拳这一武术中形意拳界的奇葩经历时间的考验变得经久不衰。同其它的武术中形意拳项目一样,形意拳不仅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也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同样有着自己的多重价值体现,具体表现为:通过武术中形意拳项目的攻防技击展现其原始的自卫防身功能;通过定期的武术中形意拳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功能;通过体育竞赛和学术交流达到其游戏和娱乐的观赏价值;通过长期的武术中形意拳练习培养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铸就武术中形意拳精神的价值。形意拳作为的传统武术中形意拳项目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群众基础比较深厚,传播相对较为广泛。而且从形意拳的发展历史中不难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意人对形意拳的传承和传播研究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同的。目前流传与海内外的形意拳流派或多或少都与尙式形意有着一定的关系,尙式自古以来都是形意拳活动的主要地区,至今的太谷、晋中、祁县、太原、大同等地区各种流派的形意拳活动依然非常活跃,而这其中要数尙式太谷的形意拳发展最具有代表性了。
    自尙式永济尊村姬龙峰创形意拳以来,形意拳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磨练,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下来,与其独特的传承传播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从古代的民族性文化传承到现代社会的民族传承与社会性文化传承相结合,形意拳的传承传播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转变。除了形意人自身的努力以外,民间自发成立的形意拳团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于1981年成立的尚式形意拳协会至今已有31多年的历史,它对于形意拳技能和形意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华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尙式形意拳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清晰地把握不同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传播方式,对于形意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因此,对尚式形意拳传承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总体传承策略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形意拳的起源、整理近代形意拳的发展历史,总结出形意拳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得出当代形意拳的传承传播方式,详细的分析形意拳的传承脉络,把握形意拳在传承过程中的弊端,制定出新时期形意拳传承和发展的策略,为形意拳等中国传统的武术中形意拳项目新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学图书馆、新华书店的相关资料以及整理分析了从中国知网、龙源期刊、万方数据等几大中文电子期刊获得的文献资料,深入调查形意拳开展较好的太谷地区完成问卷调查并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访谈法对形意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和传承策略进行探讨,形成了最后系统的分析结果。
    研究表明:
    (1)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包括中国传统武术中形意拳在内的传统技艺都是通过师徒的方式得以实现的。师徒制的传承方式很大程度的保存了形意拳的原理和功法技能,但对于形意拳的进一步推广有一定的阻碍;
    (2)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师徒制的传承方式受到挑战,不得不做出调整,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了以师徒制为主导的多元化传承方式,让形意拳的传承和传播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3)形意拳的传承和传播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面临的就是新的问题,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形意拳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比较传统武术中形意拳项目太极拳的发展路线,结合形意拳发展较好、具有代表行的尙式太谷县的形意拳发展模式,探寻出形意拳的传承与传播要从教育机制、拓宽社会传播、规范社团活动和加快国际化进程等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尙式形意拳;传承方式;对策
 
目  录
  


相关评论
广告联系QQ:451577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16821613 杭州余杭东港路118号雷恩国际科技创新园  网站技术支持:黄菊华互联网工作室 浙ICP备06056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