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中心
到顶部
到尾部
文科毕业论文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时间:2020/10/14 14:11:26  作者:  来源:  查看:0  评论:0
内容摘要: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摘  要民营经济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改革的一个成果是民营企业的崛起,其对我国GDP的贡献比例正逐年提高。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21世纪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而其获得的金融支...
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民营经济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改革的一个成果是民营企业的崛起,其对我国GDP的贡献比例正逐年提高。中国加入WTO后,民营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21世纪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而其获得的金融支持远远不够。种种迹象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中国金融业自身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概念以及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民营企业融资及资本运营困难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与资本运营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 资本运营; 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缺陷和外部环境多种因素也遇到许多问题,其中特别突出的问题是融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惜贷”、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等外部原因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等内部原因。解决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使民营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可以在国家、社会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很好的解决,民营企业也必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动力。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概述

(一)融资的内涵和分类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势必产生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的内在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方式有两种:内源融资,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融资,包括所有者投入、企业留存收益和职工集资;外援融资,是主要源于企业外部的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和民间借贷。

(二)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06年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共计42110.61亿元,资产总额32054.49亿元,税后净利润总额1872.89亿元,缴税1599.91亿元,员工人数达691.22万人,出口总额657.59亿美元。在大多数县市的财政收入中,个体、私营企业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1/3,在少数市县超过80%。民营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可见,民营企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权益。”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三)民营企业融资与资本运营的现状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民间借贷和其他单位借款,以及经营过程中的债务款,这部分资金远远超过银行和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和大规模投资的资金主要也是靠企业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这部分资金来源也远远大于从银行取得的贷款。据调查统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的比重平均约占90.5%,而银行贷款占4.0%,非金融机构融资占2.6%,其他渠道占2.9%.可见无论是初创时期还是发展时期,民营企业都严重依赖自我融资渠道。现实经济运行中,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民间借贷行为,许多民营中小企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依赖这种融资方式发展起来的。这也是在这些地区缺乏外源性的融资渠道的情况下,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浙江,民间融资的规模几乎和银行融资旗鼓相当。虽然民间融资在企业创业发展阶段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难以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由于没有形成外部市场融资机制,基本上是通过内部融资获得资金,致使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民营企业由于筹资难而不得不放弃有盈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或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与资本运营困难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我国金融体制的特点缺陷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2国家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由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现阶段我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仍然存在偏见。如我国政府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但中小企业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很难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从而导致许多企业被迫采取买壳上市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市场融资,而这种融资方式成本极高,使企业一上市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由于地方政府的协调职能发挥尚不到位,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从某种程度上也束缚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要求,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扶持,其中最为迫切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实施政府的相关政策主张,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基本成功经验。而在我国,现行的管理模式是按所有制及部门组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有关中小企业机构设置重叠,职能重复。迄今为之尚无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协调,也不利于政府对它们进行宏观指导的政令的有效实施。

3、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两个市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改革,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
目前发展面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的方案,实际上只能部分地解决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始终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占据主要部分。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很难像高科技型中小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型的企业,因此,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案,对这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在债券市场上,目前发行的债券多用于进行大规模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项目的投资,不仅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空间较小,而且当前债券的利率水平也难以为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上情况说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4社会信用环境使民间资本难以利用

目前民间资金市场不能健全发育,主要与目前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有关。20多年来,民营经济依赖的金融支持多为民间融资和非正规金融。民间融资主要表现为亲戚朋友等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借贷,企业之间的拆借,以及私募筹集资金等。对许多民间融资行为法律并未明文禁止,随时有被“清理”的可能。民营企业业主由于向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难度较大,他们更愿意选择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方式。
此外,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化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整顿,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一级的放贷权,并与邮政储蓄一起,担当起“农村资金分流”的角色,农村信用社则由于历史包袱沉重,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再加上2004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影响,民间融资更是加速发展,空前活跃。其实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存在,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也同样存在。但是美国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司法环境和商业信用环境,加上市场资本充裕,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同样可以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在中国,除了向银行融资外,并无合适规范的融资渠道。而通过民间融资的问题在于,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差,司法制度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而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决,容易造成金融市场混乱,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自身的原因

1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

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此外,由于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由于银行对其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2、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装备落后。民营企业主要是靠自筹资金建立,资金的有限性导致企业在购买设备时趋向于科技含量低的生产设备,甚至是大型企业技术换代淘汰的设备,因而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佳,不能给资金持有者以强烈的融资信心。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很少有自己的科研开发部门,缺乏必要的研究人员,不注重科技的创新,又不能与地方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款式陈旧落后,失去了融资的吸引力。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民营企业多是作坊式和家族式管理,很难留得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因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必然使银行害怕因企业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流失而不予贷款。

3、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缺陷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融资进行企业扩张,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松散,最终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民营企业即使都有很强的融资意愿,但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总希望打个电话投资人就把资金投入企业,把融资简单化,不愿意花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也有不少人认为融资只需写个商业计划书,随便找个机构或个人来写,只要价格低就行。其实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要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及资本运营制度创新

(一)建立民营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广大民营企业应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重视科技新产品的开发,及时改进落后的设备技术,重视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应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变原有的“家族式”管理企业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现代企业制度。有了规范的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融资渠道就容易畅通。另外,提高民营企业素质十分重要。民营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具体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2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3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一是启动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将为中小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保证。二是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为了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应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价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资金需求,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能覆盖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要求和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应建立包括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满足中小民营企业对融资的要求。

(三)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股份制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令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与交易,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外部融资。在民营企业初期的业主制下,单个所有者掌握企业的所有控制权,为了自身利益,完全有可能隐匿企业的财务信息、资产,以欺骗外部投资者。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管理与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得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了保护投资利益的作用。当然,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迅速转向直接融资也是有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股票难以满足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场所”,促使民营企业股票上市交易。

(四)拓宽民营企业银行融资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应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创新,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除总行已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外,一级银行和二级银行也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这一经验,改善金融服务,使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应当创新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机制: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应深入研究民营企业特色,探索建立一套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特色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不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到各民营企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措施,避免贷款标准“一刀切”。根据民营企业特点和“急、频、快、小”的贷款要求,积极改善贷款方式,对效益较好、信誉较高、还贷意识较强、有发展前途的民营企业尽量简化贷款手续,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增加授信额度,支持其发展。二是探索建立信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在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设计合理的业绩考评办法,使责权利相统一,纠正当前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现象,提高贷款营销积极性。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以更大的利率浮动权,使高风险与高收益相对称,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调动其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五)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一是对于小额的贷款,放宽不动产抵押限制。以企业自身的资产和项目作抵押担保,并尝试由政府牵头、企业为核心、金融机构为后盾联合成立担保机构,并设立担保基金,对民营企业融资进行担保。对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可以尝试探索数户联保的方式,促进企业之间的联合。二是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可由当地政府出面组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金可由当地财政局受政府委托出资,各地区和部门本着自愿的原则出资,也可以吸收民间资本。这样可以分解银行风险,协同银行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要建立简单易行的担保评估体系,减少审批程序。应由专门的机构制定符合民营企业自身条件的资信评级体系,对各类企业的整体信用建立数据库,及时记录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并提供查询服务,使分散的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积累起来,逐步形成企业的社会信用评级,中小企业信用度高的可优先获得信用担保和贷款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昉.企业融资模式的理性选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1)  
[2] 林传.  浅析我国企业融资模式[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12)  
[3] 蒋伏心,周春平.  交易成本、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3(02)  
[4] 余欣. 创新融资模式——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中心主任陈乃醒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招[J]. 中国金融家. 2014(04):42-45.  
[5]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吴盼文.  动产质押: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J]. 中国金融. 2012(04):12-16.  
[6] 吴成颂. 从美国经验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之道[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1):08-11.  
[7] 陈其安,肖映红,程玲.  中小企业融资的三方信贷担保模型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12(S1):11-15.  
[8] 王皓.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S1):56-60.
  


相关评论
广告联系QQ:451577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16821613 杭州余杭东港路118号雷恩国际科技创新园  网站技术支持:黄菊华互联网工作室 浙ICP备06056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