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中心
到顶部
到尾部
毕业设计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代做思路参考

时间:2020/10/14 14:35:35  作者:  来源:  查看:0  评论:0
内容摘要: ㈠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社会成本的增长和企业控制成本的需要促使了逆向物流的飞速发展,由于日益衰竭的土地资源和焚化能力,人们逐渐认识到废旧产品和物料所带来社会成本大幅增长的严重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构建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达到保护环境,控制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社会成本的增长和企业控制成本的需要促使了逆向物流的飞速发展,由于日益衰竭的土地资源和焚化能力,人们逐渐认识到废旧产品和物料所带来社会成本大幅增长的严重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构建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达到保护环境,控制生产成本、增加利润、提升客户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发现,不恰当的逆向物流管理可能使OEM净利润减少35%以上。在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销售中,约有10- 20%的产品要进入逆向物流过程,这些产品如果回收处理每星期的贬值率高达3%,对传统的为零售客户服务的配送中心来说,产品的返回率约为2- 6%,对目录销售和网上零售商来说,售出商品的返回率高达30- 60%。RLEC估计,美国企业一年用于处理逆向物流的成本支出可能超过350亿美元。低效的逆向物流管理不仅会导致供应链系统中存货水平的提高,还会直接导致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美国对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视反映在CLM对物流的最新定义中。逆向物流能够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带来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其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在当今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退货逆向物流提高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顾客满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可以按“乘数效应”向有形资产转化。

  2、保护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对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以及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规。企业的环境业绩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和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退货逆向物流战略,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消耗。

  3、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传统物料管理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使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进行回收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特别是资源短缺日益加重,逆向物流将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4、逆向物流有助于库存货物的更新

  销售情况欠佳的产品通过逆向物流渠道回返后,为零售商购进新产品提供了库存空间和资金,如大型汽车企业,他们允许经销商将销售进度慢、情况不好的汽车或汽车部件送回网络,使经销商有能力购买市场上当前需要的产品。故针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实现零库存,是逆向物流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所要达到的。

  5、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识。可是顾客对网上交易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存在疑虑,从而导致顾客敬而远之。企业通过实施逆向物流对顾客信息作快速响应,并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迅速得到回收,因此企业的逆向物流对消费者的信心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6、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

  逆向物流在促进企业品质管理体系的改善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15090012000版将企业的品质管理活动概括为一个闭环式活动—计划、实施、检查、改进。逆向物流恰好处于检查和改进的两个环节上,承上启下,作用于两端。逆向物流资讯系统不断将退货中暴露出的品质问题传递到管理阶层,从而可以在事前不断的改进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的不良隐患。

  逆向物流管理是物流服务项目的扩展,是物流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在中国,逆向物流管理还几乎处于空白。从企业的角度看,好的逆向物流不仅可以积累产品数据,为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是使顾客保持忠诚的重要营销手段,从宏观角度看,良好的逆向物流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及能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管理及战略决策对我国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㈡ 国内外研究现状

  ⒈国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

  对于逆向物流的模式选择,一些学者,如Fleischmann(1997)[1]和对逆向物流模式选择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比较各模式的特点;A.J. Spicer和M.R. Johnson(2004)提出企业可将第三方体现其延伸责任的措施[2];此外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涉及逆向物流的各个方面(srock,1992;Cairncross,1992;Pohlen and FarrisⅡ,1992;Jabre,1995;Kroon and Vrijens,1995;Stock,1998;Shih,2001),Fleischmann et al.曹指出,逆向物流领域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方面,逆向分销计划(Pohlen and FarrisⅡ1992;Jahre,1995)、退货流的库存控制(Schrady,1967;Barros et al,1998)和再使用零部件和物料的生产计划(Johnson and Wang,1995;Penev and deRon,1996;Richter,1996;Spengler etal,1997)。尽管对于逆向物流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然而关于逆向物流模式评价及体系的研究却很少有文献提及。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对企业逆向物流网络结构优化,产品回收网络模型设计以及产品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

  (1)关于逆向物流网络结构优化方面

  逆向物流网络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包括运输路线,处理设施的规模和位置的优化研究等。Peiree&Davidson早在1982年就利用线性模型解决在中转站,处理中心和长期储存点之间的运输路线的优化问题,他们的研究局限于在处理设施和具体的处理技术都给定的条件下来鉴别最优分销路径.Jennings&Scholar在1984年对处理多种废物的运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地区有害废物管理系统,试图实现成本最小化或风险最小化的目标。而Zografos&Samara的研究则仅处理单一类型的废物问题,但其目标包括最小化运输风险,运输时间和处置风险。除了运输路径问题,Kooetal.提出了关于废物储存和处理设施的位置的研究,使用了多目标优化技术和模糊理论对韩国有害废物处理中心的进行设施计划,相似的研究也可以在Stowers&Palekar的研究中看到。

(2)关于产品回收网络设计模型方面

  产品回收网络模型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提出网络设计模型,模型大都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Barros et al[3]给出了一个有关建筑沙土的回收案例,这个逆向物流系统中存在两个层次的决策问题:高层次的决策问题是和低层的决策问题。Krikke[4]提出了一个耐用消费品的多层次逆向物流网络设计的Milp模型,研究的重点是复印机的再造过程。Li— Hsing shih[5](2001)研究了台湾地区的家用电器和计算机的逆向物流系统设计。Spengle[6]为工业副产品的利用建立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在德国钢铁行业中得到了应用。Kroon&Vrijens[7]研究了一个可重复利用容器的回收物流系统,该系统在荷兰一家物流服务公司中进行开发,系统考虑的重点是空容器的运输、维护和存储。Louwers et al[8]提出了废旧地毯回收网络的连续位置模型,成本使用线性近似值,采用非线性模型解决最优化问题,Ammons et al[9]也提到了地毯回收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多级的容量设施位置MILP来解决。jayaraman[10]为美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构造了逆向物流模型。

  (3)产品的回收利用方面

  Carsten Nagel&Peter Meyer分析了EOL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循环利用过程。在对成本优化时,作者认为,应该从总体规划(成本最优化)、设施选址规划(设施类型、规模、定位和数量)以及车辆运行路径和计划与分区规划(路径顺序、车辆计划)三个方面进行考虑。T. Masui et al[11]建立了一个包含废弃物产生、减量、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置的多部门动态微观经济模型,他们在传统的经济模型框架下增加了一个附加的废弃物管理模块。Martijn Thierry等讨论了产品回收管理(PRM)的相关战略问题,他们认为必须了解产品的组成成份,回收渠道的大小及不确定性,再加工产品、元件和材料的市场信息,以及实际产品回收和废弃物管理运作的信息,以收益最大和成本最小为目标。

  国外的逆向物流发展比我国早很多,在学术研究方面远远比我国要成熟的,多并且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应用这一方也比我国要好的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做研究和试验,采用不同的方法论证,来获取一个最适合企业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很多研究成果都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迪,我们可以充分利他们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做这方面的研究。再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为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发展服务。

  2.国内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

  逆向物流作为供应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在逆向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观念认识上还是政策制定和技术发展上都有较大的差距。随着全球物流业竞争的加剧,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逆向物流管理及战略决策的重要性,逆向物流的研究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国内一些学者最近几年对逆向物流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如魏洁、李军(2005)[12]和常香云(2006)[13],主要基于生产商责任延伸角度。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如姚卫新(2004)[14]和魏洁、李军(2005)[15]使用定量及数学建模等方法,对在再制造和ERP条件下各种回收模式分别建模,并计算比较各回收方式的优劣。曾强银(2005)[16]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加入了生产商直销产品并负责回收MDST(Manufacture direct selling and take-back)模式,并证明其模式最优。还有苏含秋等(2006)[17]。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学术界方面,总结我国目前各种涉及逆向物流的文献,大部分的逆向物流研究主要强调绿色和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⑴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逆向物流,如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环保物流问题研究,环保物流的理论探讨,绿色物流的内涵等。⑵与电子商务环境相联系的逆向物流的实施。⑶与逆向物流管理方面相关的问题。⑷逆向物流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等。尽管我国的学者、研究人员对逆向物流的理论发展、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也应看到,对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环保物流等概念本身界定的相对模糊,对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滞后以及逆向物流信息的缺乏,导致了研究仅处于定性的阶段,和国外在逆向物流方面的研究相比还远远不够。

  以上是国内外学者在逆向物流方面的一些研究现状,但对于逆向物流模式选择方面的文献很少,而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逆向物流模式的选择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从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企业目前在逆向物流管理模式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来解决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的问题。要与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从根本实质上解决问题。促进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他们本身的优势,立于世界企业之林的不败之地。

  ㈢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1.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的目标

  近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体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企业运作管理模式——供应链体系。逆向物流和正向物流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运作方式:正向物流致力于在每个环节中挖掘利润,而逆向物流则是为了减少资金流失;在操作流程上,逆向物流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物流活动大相径庭。事实上,如果按照管理物流流程的惯例操作逆向物流,那是根本行不通的。于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来进行物流管理?怎样来选择适合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

  本文从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析我国企业目前在发展逆向物流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三种逆向物流模式并对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物流模式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我国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对策建议。

  2.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从五部分来论述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具体结构如下:

  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逆向物流管理及研究现状的介绍,找出我国逆向物流管理的不足及发展空间,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二部分是企业逆向物流的概述。其中阐述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及其发展;说明逆向物流的特点及分类; 通过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关系,企业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关系及逆向物流的主要技术要素等。

  第三部分为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模式系统分析。本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管理模式;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的影响因素、企业逆向物流实施的决策流程。

  第四部分为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采用一中最优模型的选择方法来进行选择物流管理模式;还举例来演示整个决策过程。

  最后为结束语,其中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建议、说明了研究的局限,并对未来逆向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3.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逆向物流的管理模式方式及其选择问题。文章在介绍逆向物流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逆向物流管理的三种基本模式,介绍了各种选择方法并对它们做了比较分析。然后分析了影响逆向物流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模型选择最优的管理模式,最后分析了某公司选择逆向物流运作方式的案例。

  


相关评论
广告联系QQ:451577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16821613 杭州余杭东港路118号雷恩国际科技创新园  网站技术支持:黄菊华互联网工作室 浙ICP备06056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