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重要的岗位技能训练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毕业设计题目
本次学生的设计题目来自工程实际,请同学们结合所学专业课知识、顶岗实习的工作实践,编制一份施工组织设计,下列两个设计方向任选其一完成。
方向一:某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方向二:某城市给水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包括(但不局限):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案;进度计划(横道图或网络图);施工资源需求;施工平面图;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内容。
三、设计内容
方向一:某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 1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1.1 工程概况 1.2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
包括临时设施、库房、生产生活用水用电
第 2章 施工组织和部署
2.1 施工总体部署 2.2 施工准备 2.3 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 3章 施工技术方案
3.1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
3.1.1 道路基本概况 3.1.2 准备工作 3.1.3 测量放样 3.1.4 拆除工程 3.1.5 沟槽开挖 3.1.6 基础施工和特殊土层处理 3.1.7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3.1.8 人行道、路缘石铺设 3.1.9 交通透水砖施工方案 3.1.10 路灯安装
3.2 交通疏导方案
3.2.1 现场佳通状况及施工对现况交通的影响分析 3.2.2 交通疏导方案原则 3.2.3交通疏导方案 3.2.4 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3.3 地上、地下障碍物、管线保护方案
3.3.1 地上、地下障碍物及现况管线调查及分析 3.3.2 地上设施加固
3.4 季节性施工措施方案
3.4.1 冬期施工措施 3.4.2 雨期施工方案
第 4章 施工进度安排
第 5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5.1 施工平面布置 5.2 施工临时用水计算 5.3 施工临时用电计算
第 6章 设备配置及材料进场
6.1 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6.2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第 7章 人力配备
第 8章 质量保证措施
8.1 质量控制程序 8.2 质量保证的检测、试验措施 8.3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8.4 质量保证体系
第 9章 对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
第 10章 文明施工及安全保证措施
10.1 安全施工管理体系 10.2 安全施工措施 10.3 临时用电安全 10.4 机械安全 塔吊使用安全 10.5 施工现场管理 10.6 施工现场的料具 10.7 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 10.8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10.9 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措施
第 11章 工期保证措施及针对本工程特点采用的特殊措施
第 12章 降低成本措施
第 13章 成品保护措施
第 14章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第 15章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和网络图
第 16章 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 17章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17.1 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目标 17.2 计算机信息心痛应用管理技术
方向二:某城市给水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第 1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分析
1.1 工程概况 1.2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主要对策
工程特点:设计依据、放线原则、管道材料与接口、管道基础与覆土、钢管及钢制配件防腐、管道支墩、管道的交叉处理等特点要求
第 2章 施工组织和部署
2.1 施工总体部署 2.2 施工准备 2.3 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 3章 施工技术方案
3.1 工程交底 3.2 现场核查 3.3施工测量 3.4施工交底 3.5沟槽开挖 3.6沟槽回填 3.7 设备进场验收 3.8管道安装 3.9管道清洗试压 3.10 冬期、雨期施工方案
第 4章 施工进度安排
施工进度计划 工期影响因素分析 保证工期措施
第 5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5.1 施工平面布置 5.2 施工临时用水计算 5.3 施工临时用电计算
第 6章 设备配置及材料进场
6.1 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施工机械投入情况、主要检测设备、计量器投入计划、施工机械的布置情况;
6.2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第 7章 人力配备
第 8章 质量保证措施
8.1 质量目标 8.2质量控制及创优质量保证措施 8.3关键工序质量保证措施 8.4材料和设备保证措施 8.5针对本工程难点的技术措施
第 9章 对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
第 10章 文明施工及安全保证措施
10.1 安全施工管理体系 10.2 安全施工措施 10.3 临时用电安全 10.4 机械安全 塔吊使用安全 10.5 施工现场管理 10.6 施工现场的料具 10.7 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 10.8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10.9 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措施
第 13章 管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第 12章 降低成本措施
第 13章 成品保护措施
第 14章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第 15章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和网络图
第 16章 施工平面布置图
16.1 现场布置设想与原则 16.2 文明施工方案 16.3 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第 17章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四、撰写要求
1、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主要内容提纲,根据论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写出开题报告。
2、学生必须按毕业论文写作进度时间安排,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完成一份30-60页的设计方案。
3、按时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否则将视情况扣分。不参加毕业答辩者,成绩计为“零分” 。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成绩计为“不及格”。
(1)由于学生本人不努力,未能按时完成毕业(专业技术)论文写作。
(2)毕业(专业技术)论文质量太差(有重大错误或不规范)。
(3)抄袭他人毕业(专业技术)论文。
5、毕业设计成果装档案袋顺序(1份)
其他材料:
(1)毕业设计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表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备注:其他材料不用装订,填好放在档案袋里)
毕业设计正文:
(1)封面
(2)摘要及关键词
(3)目录
(4)引言
(5)毕业设计正文内容(包括文字部分和计算书部分)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件(图纸、表格)
打印装订要求:除毕业设计正文部分双面打印,其他内容均单面打印,并做成蓝色封面的牛皮纸装订好。
五.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第一批次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1、7月15日~7月20日,指导教师根据该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为所指导的学生初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主要内容提纲,于7月20日以前按下列表格形式提交给指导组长。
序号 | 学生姓名 | 论文题目 | 主要内容提纲 |
2、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动员大会,具体时间地点请联系论文指导组长。
3、7月20日~7月25日,完成相关实习、资料收集和论文开题报告,7月25日交指导组长检查。
4、7月25日~8月30日,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及定稿,8月30日指导组集中审核论文及答辩资格。
5、8月30日~9月15日,完成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及资料整理归档(答辩时间、过程等另行安排)。
第二批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1、9月15日~9月20日,指导教师根据该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为所指导的学生初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主要内容提纲,于9月5日以前按下列表格形式提交给指导组长。
序号 | 学生姓名 | 论文题目 | 主要内容提纲 |
2、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动员大会,具体时间地点请联系论文指导组长。
3、9月20日~9月25日,完成相关实习、资料收集和论文开题报告,9月25日交指导组长检查。
4、9月25日~10月30日,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及定稿,10月30日指导组集中审核论文及答辩资格。
5、11月1日~11月15日,完成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及资料整理归档(答辩时间、过程等另行安排)。
第三批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1、11月15日~11月20日,指导教师根据该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为所指导的学生初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主要内容提纲,于11月25日以前按下列表格形式提交给指导组长。
序号 | 学生姓名 | 论文题目 | 主要内容提纲 |
2、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动员大会,具体时间地点请联系论文指导组长。
3、11月20日~11月25日,完成相关实习、资料收集和论文开题报告,11月25日交指导组长检查。
4、11月25日~12月30日,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及定稿,12月30日指导组集中审核论文及答辩资格。
5、1月1日~1月15日,完成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及资料整理归档(答辩时间、过程等另行安排)。
六、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评定,具体各部分所在比例如下表:
项 目 | 评分标准 | |||
A.毕业论文(设计)平时成绩 | 指导教师评分 | 文献检索、调研、开题报告 | 10 | |
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应用 | 15 | |||
数据(事实)真实可靠,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 30 | |||
设计(论文)水平、创新意识 | 15 | |||
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 | 15 | |||
全文规范、图纸、图表、文字表达能力及书写质量 | 15 | |||
小计 | 100 | |||
B.论文水平质量 | 评阅教师评分 | 结构完整,论述清楚,分析计算完整正确 | 30 | |
内容组织合理,观点正确,引证和论证充分 | 30 | |||
书写、插图、电子演示图文稿清晰、符合规范 | 20 | |||
实用性及创新性评价 | 20 | |||
小计 | 100 | |||
C.毕业答辩 | 答辩组评分 | 自述:恰当使用,PPT思路清晰,概念清楚,时间适当 | 60 | |
答问:及时准确,口齿清楚,有说服力 | 40 | |||
小计 | 100 | |||
总评成绩(Q) | 模式1.Q=20% A+50% B+30% C | |||
模式2.Q=30% A+70% B | ||||
评定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