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中心
到顶部
到尾部
土木工程

红沙岗一矿地质资料

时间:2020/10/14 11:41:30  作者:  来源:  查看:0  评论:0
内容摘要: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井田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花儿园乡红沙岗矿区,有河(西堡)~雅(布赖)三级公路从井田西侧以外南北通过,民(勤)~阿(右旗)公路从井田南侧以外东西通过。矿井南距金昌市67km,东至民勤县城72km,西至阿右旗...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井田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花儿园乡红沙岗矿区,有河(西堡)~雅(布赖)三级公路从井田西侧以外南北通过,民(勤)~阿(右旗)公路从井田南侧以外东西通过。矿井南距金昌市67km,东至民勤县城72km,西至阿右旗71km,经阿右旗至山丹县城约130km,经山丹县至张掖市约190km。区内地形平坦,交通比较方便。
附: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势
勘探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潮水盆地北缘东段,北大山南麓山前冲积平面上,呈典型的戈壁沙漠地貌景观。区内地形平坦,略呈北高南低之势,海拔在1450m左右,地面坡度高差不超过5m。北侧发育剥蚀残丘和低山地貌—北大山,海拔1500~1700m,高差小于200m。
区内无常年性地表迳流,仅发育一些南北向季节性的沙沟和冲沟。山前冲积扇前缘及沙河冲沟地带有井泉分布,系第四系潜水溢出,局部可供当地人畜饮用。
三、气象、地震
区内属较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元月份平均-8℃,最低气温-25.6℃;夏季短暂而酷热,日照时间长,七月份平均20.8~25.4℃,最高气温38.1℃。全年干旱少雨,平均降水量114mm,平均蒸发量3358mm。冰冻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翌年的4月上旬,最大冻土深度100~124cm,风力一般4~7级,最大9~10级,春冬多为西北风,夏秋季多为东南风,每年4~5月常有“龙卷风(沙尘暴)”发生。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区地震烈度定为7度。
四、区内工农业情况
勘探区内地广人稀,仅有红沙岗村一百多人居住,蒙汉杂居,主要以牧业为主。区内无生产矿井及小窑开采,也无其他工业。
五、矿区规划概况
我院于2005年4月编制了《甘肃省民勤县红沙岗矿区总体规划(修改本)》,矿区总规模为420万t/a,红沙岗煤田被划分成二个井田,其中一号井240万t/a、二号井180万t/a。矿区规划兴建宁远堡至矿区变电所110kV供电线路及矿区110kV区域变电所、水源与供水管路及矿区水厂、金川公司铁路专用线至红沙岗铁路专用线、矿区外部三级公路、金昌市至矿区通信线路,计划建设矿区辅助及附属企业、还计划建设电厂(4×15万kW)、煤化工、炭素厂、石墨加工等非煤产业。规划到2010年矿区基本建成。目前,矿区开发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已发文批准矿区总体规划。
六、交通运输条件
矿井工业场地西距河(西堡)~雅(布赖)公路约7km,南距阿(右旗)~民(勤)公路约3km,区内地形平坦,施工用道路易修费用少,矿井建设的运输条件较好。
七、电源条件
金昌市宁远堡110kV变电所供雅布赖盐场的35kV供电线路平行于河雅公路从井田西侧通过,“T”接后可以作为矿井的施工用电,距离约7km,已建好35kV变电所一座,以10kV线路向一号井工业场地供施工用电。矿井永久电源取自矿区110kV区域变电所,以35kV线路引来二回,距离约4km。矿井建设的电源条件较容易解决,相对投资较低。
八、水源条件
区内有第四系潜水层,据了解有水,无断水现象,据推测可满足矿井施工要求。永久水源取自矿区水厂,再从水厂铺设供水管路到一号井工业场地。计划从金昌污水处理厂引中水到矿区水厂。
矿井建设的水源条件较好。
九、通信条件
有线通信已通至红沙岗村。移动电话已开通。
从金昌市架设专用通信线路到矿区信息中心,再通到一号井工业场地总机房。
十、材料供应
矿井建设的材料应由金昌市供应,距离较近,品种齐全。
第二节  地质条件
一、地层
1、区域地层
隶属华北地层区(Ⅳ)阿拉善地层分区(Ⅳ1)雅布赖—吉兰泰小区,地层自上而下有新生界第四系、上第三系、侏罗系、下元古界。
2、勘探区地层
勘探区地层发育不全,由新至老为第四系、上第三系上新统临夏组、上侏罗系沙枣河组、中侏罗统芨芨沟群、下元古界北大山群。
井田内地层发育不全,由海西期岩浆岩构成盆地沉积基底,其上沉积了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地层及基底受构造影响抬升并遭受剥蚀作用,其上直接为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层掩盖。
3、含煤地层
中侏罗统青土井群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出露于勘探区北部东侧,全区赋存。依其岩性、岩相、古生物化石和含煤性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组。
(1)上岩组:
为不含煤段,岩性以灰白色、灰绿色、灰黑色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泥质灰粗粒砂岩。属滨湖~浅湖相沉积。厚度84.15~202.16m,平均164.8m,整合于中岩组。
(2)中岩组:
为青土井群含煤段,是本区主要含煤段,顶部发育有全区稳定的油页岩,一般厚13m,全区稳定的K3标志层,中部夹灰白、灰绿色、灰黑色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煤1组、煤2层和煤3层,底部以粗粒砂岩为主,次为中细粒砂岩。整合于下岩组。属河流相~滨湖相沉积。地层厚度38.84~78.02m,平均55.47m,区内一般厚度为50~65m,总体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厚。
(3)下岩组:
为主要含煤段,岩性由灰白、灰绿色、灰黑色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粗粒砂岩、煤4组、煤5层、煤6层组成。顶部为粉砂岩和泥岩,中部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4组~煤6层组成,底部为中粗粒的长石英砂岩和巨厚的细~中砾岩为主,其标志层为“鸽子蛋”砾岩,也是煤6层底部标志层,属河流相沉积。地层厚度172.32m~200m之间,估计平稳厚度为186m左右,有自西向东变厚趋势,与下伏芨芨沟群呈假整合接触。
下侏罗统芨芨沟群为本区次要含煤地层,埋藏在900~1000m以下,仅有红201孔钻遇,含2~4层可采煤层,由于工作程度较低,本次勘查工作未将其列入工作对象。
二、构造
在区域构造的控制下,井田受边界断裂的挤压影响,整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的背斜形态。
受边界断裂F1和矿区边界断裂F5和F6近东西向的挤压,井田边界及其内部发育看两组方向的逆断裂,一组是近东西向的盆缘断裂F1、F1′逆断裂和F13断裂,另一组是近北北东向的井田边界断裂F9和F10逆断裂,区内伴有稀疏的小断裂DF1、DF2、DF3、DF4断层,并发育有宽缓的褶皱—芨芨沟背斜和芨芨沟向斜。
1、断裂构造
井田边界及井田内共发育大小不等的十一条断层,其特征详见断层特征表(表1-2-1)。
断 层 特 征 表
1-2-1
序号
断层名称
井田中
的位置
倾角
(度)
长度
(km)
断距
(m)
走向
倾向
1
F1逆断层
北部边界
7075
8.2
>400
N65°~
85°W
北东
2
F1'逆冲断层
北部边界
4354
1.8
90180
N60°W
3
F6逆断层
东部边界
6070
8.0
200300
N25°~
60°E
南东
4
F10逆断层
东部边界
70
6.5
100300
西南
南东
5
F9逆断层
西北边界
64
2.8
210
近南北
6
F12逆断层
西北角
45
1.7
90
近东西
西
7
F13逆断层
井田南部边界
50
4.5
70150
S60°E
8
DF1逆断层
3线~3线
4049
0.65
26
近南北
N60°E
9
DF2逆断层
2线~加3线
3858
0.45
30
N40°W
10
DF3逆断层
1线~加2线
50
0.6
2140
近南北
西
11
DF4逆断层
103孔以东50m
50
0.38
26
近南北
西
2、褶皱构造
井田受边界断裂构造活动的作用,区内地层发生褶皱,褶曲以宽缓的芨芨沟背斜形态为主,东部小范围发育由宽缓到紧闭的芨芨沟向斜,附褶皱一览表(表1-2-2)。
褶 皱 一 览 表
1-2-2
序号
褶皱名称
井田位置
长度
(km)
轴 向
地层倾角
(度)
备 注
1
芨芨沟向斜
东北角
1.9
近南北
东翼30°~45°
西翼20°~30°
南浅北深
2
芨芨沟背斜
中西部
2.5
近南北
东翼20°~30°
西翼6°~15°
中部浅、南北深
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系海西晚期二期花岗岩,构成区内中生界沉积基地,主要岩石类型为肉红色中粗粒多石英钾长花岗岩,对中侏罗系地层及煤层没有影响,但对下侏罗统地层及煤层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煤层
1、含煤性
井田内共含6个煤层组,自上而下编号为煤1~煤6组。其中煤1组、煤4组、煤6层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为主要可采煤层,煤2、煤3、煤5为全区局部可采煤层。
井田内含煤性较好,F12断层以南煤层总厚5~30m,含煤系数大于2~11%,富煤中心位于井田西北部F12断层以南,沿东西方向展布,自富煤中心向东西两侧及向南煤层总厚度逐渐变薄,几乎以同心椭圆状分带向四周变薄。
煤层总厚度:4.59~33.88m,平均17.15m,其中中岩组2.58~14.15m,平均7.62m;下岩组1.78~21.70m,平均9.54m。
可采总厚度:0.94~33.65m,平均12.68m。
2、可采煤层
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煤1-1、煤4-2、煤6,局部可采煤层有煤1-2、煤1-3、煤2、煤3、煤4-2上、煤5层。
四、煤质
井田可采煤层煤质为中灰(19.75~26.25%)、低中富高硫(1.18~4.85%)、低——特低磷、中等发热量(23.49~24.72MJ/kg)之长焰煤。
附:煤质特征表(表1-2-3)。
煤 质 特 征
1-2-3
序号
煤层别
煤 质
特         征
1
1-1
长焰煤
低—中灰、高硫、低磷、中等发热量
2
4-2
长焰煤
中灰、中硫、特低磷—低磷、中等发热量
3
5
长焰煤
中灰、中硫、特低磷—低磷、中高发热量
4
6
长焰煤
中灰、低硫、特低磷—低磷、中等发热量

煤质特点是含硫高,但精煤灰分低、平均值为6.83~8.06%,洗选后精煤含硫可降到3%以下。矿井产煤主要作为动力及气化用煤,亦可用为民用燃煤。焦油产率平均在8.73~10.5%之间,属富油煤,可作为低温干馏炼油原料。煤层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
五、瓦斯、煤尘、自燃、地温
1、瓦斯
各可采煤层瓦斯总含量均很低,煤1-1层最小0.14ml/g可燃质,最大0.58ml/g可燃质;煤4-2层最小0.05ml/g可然质,最大0.49ml/g可燃质;煤6层平均0.05ml/g可燃质。
自然瓦斯成分均以氮气为主,煤1-1、煤4-2、煤6平均为75.38%、93.92%、94.40%;甲烷气体含量煤1-1、煤4-2、煤6平均为15.31%、2.33%、2.7%;CO2气体含量平均为6.32%、2.83%、2.9%。
根据煤层瓦斯成分划分:煤1-1层属N2~CH4带、煤4-2层属CO2~N2带、煤6属CO2~N2带。
因此,初步确定井田内煤层为低沼气煤矿,矿井属低瓦斯等级矿井。在未来矿井开采时要做瓦斯检测工作,准确确定瓦斯等级。
2、煤尘
经钻孔煤样鉴定资料,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火焰长度均>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均>75%,故各煤层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
3、燃的自燃倾向性
各煤层原煤着火点(T2)平均在293~318℃之间,还原煤着火点(T1)均大于305℃,平均在321~338℃之间;氧化煤着火点(T3)平均值为273~308℃。煤1-1、煤4-2、煤6层△T1-3介于40~25°之间,属易自燃煤,煤1-2、煤1-3层均>40℃,属很易自燃煤。
4、地温
大多数钻孔的平均地温梯度小于3℃/100m,一般属地温正常区。地温值均随深度加大而增高,煤4-2、煤6在404孔周围存在着>31℃的一级热害区,但此处煤4-2、煤6层属不可采范围,因此本井田地温对煤层开采没有大的影响。
六、煤层顶底板
煤1-1:顶板为油页岩,全区稳定,厚度5.14~22.38m,平均14.16m;底板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局部为粗砂岩,厚度1.6~6.2m,平均2.9m。
煤1-2:顶板以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次之,厚度0.9~5.4m,平均3.5m,属不稳定顶板;底板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厚度1.0~4.6m,平均2.7m,属不稳定底板。
煤1-3: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炭质泥岩、细粒砂岩或细砂岩,厚度0.6~4.6m,平均2.3m,较稳定;底板以细粒砂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中粒砂岩和炭质泥岩,厚度0.6~7.6m,平均2.7m,不稳定。
煤4-2上:顶板以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厚度0.8~4.7m,平均2.4m,稳定性较差;底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厚度0.2~6.9m,平均2.4m,稳定性较差。
煤4-2:顶板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东南为细粒砂岩—粗粒砂岩—细中砾岩,厚度0.7~9.3m,平均3.3m,岩石完整性较好;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次之,厚度0.5~11.9m,平均3.2m,稳定性较差。
煤5:顶板以细砂岩~中粗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厚度1.4~13.4m,平均4.3m,不稳定;底板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砂岩,厚度1.2~5.8m,平均2.1m,不稳定。
煤6:顶板以细砂岩和中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厚度0.6~8.8m,平均3.7m,较稳定;底板以粗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厚度0.8~7.1m,平均2.3m,岩石完整性较好。
七、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
矿区属河西走廊北侧潮水盆地的东盆地范围。区内地形北高南低,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常年性地表水流,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下水平时接受大气降水和北大山基岩裂隙水的补给,主要有第四系更新统湖积平原孔隙潜水,沟谷和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潜水,地下水化学成分以SO红沙岗一矿地质资料、C红沙岗一矿地质资料、N红沙岗一矿地质资料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1·SO4-Na及SO4·C1-Na·Mg型,普遍具有高矿化度、高硬度和高氟的特征。
2、井田水文地质
(1)含水层和隔水层
井田内有五个含水层和四个隔水层。
第一含水层: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层孔隙潜水含水层。
第二含水层:侏罗系沙枣河群砂岩、砾岩承压含水层。
第三含水层:中侏罗统青土井群上部(煤1-1顶板以上)砂岩承压含水层。
第四含水层:中侏罗统青土井群下部(煤6底板以下)~下侏罗统芨芨沟群中部以上砂岩、砾岩承压含水层。
第五含水层:加里东湖、海西期花岗岩裂隙含水层。
以上含水层均属弱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其中第二、三、四含水层水质对混凝土具有弱~中等腐蚀性,对钢铁具中等腐蚀性。
第一隔水层:侏罗系沙枣河群上、中岩组隔水层。
第二隔水层:中侏罗统青土井群上岩组隔水层。
第三隔水层:中侏罗统青土井群下岩组隔水层。
第四隔水层:侏罗系下统芨芨沟群下岩组隔水层。
(2)断裂构造的含水性及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F1、F1′、F9、F10、F6、F13属压性断裂,断层两侧为软岩~较软岩,断裂带裂隙不发育,断裂带导水性差,构成了井田含水层的隔水边界。
F12、DF1、DF2、DF3、DF4断层断距小,两侧的含水层未完全错开,断层两侧的同一含水层仍然属一个连道的整体。
预测断裂构造带不会成为矿井和其它含水体直接沟通的通道,对矿井的涌水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3)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
主采煤层顶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量小,单位涌水量小于0.1L/s·m,充水含水层埋深大,地表水系不发育,大气降水量少,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判定,该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应为“一类一型和二类一型”,属于以孔隙、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4)矿井涌水量
根据本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计算结果,矿井总涌水量为3034m3/d,并且具有矿井开采初期由于含水层的弹性释放,矿井涌水量较大,后期减少并趋于相对稳定这一特征,涌水量后期有减少到2000m3/d以下的可能。
矿井设计中采用正常涌水量为127m3/h,最大涌水量为140m3/h。
经检测本区各可采煤层煤尘均有爆炸危险。
一、井田境界
《甘肃省民勤县红沙岗矿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红沙岗一号井井田境界为:东以F10断层为界,西以煤1-1层400m底板等高线为界,北以F1和F1′断层为界,南以F13断层为界。南北走向长5km,东西倾斜宽2.5~6km,井田面积约20km2。
矿区总体规划根据煤层赋存自然状 况,将F13断层以北独立块段划分为一个井田,其走向长度与倾斜宽度均适中,对开拓布置及开采都有利,故一号井井田的划分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
F13断层以南划分为二号井,与本井田无开采压荐关系。本井田周边无古窑,也无开采中和基建中的小煤窑。
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中批复红沙岗矿区北部矿区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约51.83km2。
附表: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表2-1-1)。北部矿区拐点坐标表(表2-1-2)。
井田境界拐点座标表
2-1-1
序号
拐   点
座     标(m)
备    注
经 距(y)
纬 距(x)
1
A
34549750
4322800
 
2
B
34552900
4321750
 
3
C
34552250
4320350
 
4
D
34550950
4319750
 
5
E
34550050
4318500
 
6
F
34549900
4317300
 
7
G
34546400
4319000
 
8
H
34547350
4319200
 
9
I
34547250
4320750
 
10
J
34546500
4323400
 
11
K
34548400
4322350
 
北部矿区拐点座标表
2-1-2
序号
拐   点
座     标(m)
备    注
经 距(y)
纬 距(x)
1
1
34545447.73
4324262.47
 
2
2
34553383.11
4324312.28
 
3
3
34553433.26
4316911.01
 
4
4
34550905.099
4316894.30
 
5
5
34545475.67
4319420.82
 
二、矿井资源/储量计算
1、矿井地质资源量
矿井共有地质储量17222.65万t,其中(331)级储量6259.1万t、(332)级3284.5万t、(333)级7679万t,(331+332)级9543.6万t,(331+332)占全部储量比例为55.4%。另外,井田内还有油页岩储量31592万t。
根据地质报告储量计算结果,矿井地质资源量见矿井地质资源量汇总表(表2-1-3)。
各煤层资源量估算结果表(浮煤)
2-1-3
红沙岗一矿地质资料 
331
332
331+332
333
334
总 量
备 注
资源量
 占总量(%)
1-1
111.51
880.05
991.56
47.06
1115.41
 
2106.97
高硫煤
1-2
17.28
10.82
28.10
88.42
3.68
 
31.78
合计
128.79
890.87
1019.66
47.68
1119.09
 
2138.75
1-1
1865.58
865.59
2731.17
71.11
1109.56
 
3840.73
 
1-2
568.53
179.70
748.23
63.64
427.54
 
1175.77
 
1-3
343.39
116.65
460.24
59.06
319.04
 
779.79
 
2
 
 
 
 
160.79
 
160.79
 
3
 
 
 
 
96.72
 
96.72
 
4-2上
 
 
 
 
709.75
 
709.75
 
4-2
2202.43
933.78
3136.21
61.47
1965.93
 
5102.14
 
5
 
 
 
 
673.53
 
673.53
 
6
1150.42
297.69
1448.11
56.90
1097.08
 
2545.19
 
合计
6130.35
2393.61
8523.96
56.51
6559.94
 
15083.90
 
总计
6259.14
3284.48
9543.62
55.4
7679.03
 
17222.65
 
2、矿井资源/储量分析
在局部可采煤层中,煤2、煤3层厚度小,储量少,分布范围小,勘探程度低,经过测算开采成本高于售价,属于开采不经济的储量,本次设计不考虑开采。
矿井的主采层为煤1-1、煤4-2、煤6,共有储量13346万t,占全部储量的77.5%。
由于高硫煤赋存不集中,且经洗选后可脱硫至1%左右,所以考虑统一开采,以利于巷道布置和节约资料。
由于煤1-2、煤1-3距煤1-1层间距较近,考虑与煤1-1联合开采。
附表:矿井资源/储量分析表(表2-1-4)。
矿井资源/储量分析表
2-1-4                                                                  单位:万t
 
 
地   质   资   源   量
 
331
332
333
111b
2M11
2S11
小 计
122b
2M22
2S22
小 计
1
1-1
1977.1
 
 
1977.1
1745.6
 
 
1745.6
2224.97
5947.7
2
1-2
585.8
 
 
585.8
190.5
 
 
190.5
431.2
1207.55
3
1-3
343.4
 
 
343.4
116.9
 
 
116.9
319
779.3
4
2
 
 
 
 
 
 
 
 
160.8
160.8
5
3
 
 
 
 
 
 
 
 
96.7
96.7
6
4-2上
 
 
 
 
 
 
 
 
709.8
709.8
7
4-2
2202.4
 
 
2202.4
933.8
 
 
933.8
1965.9
5102.1
8
5
 
 
 
 
 
 
 
 
673.5
673.5
9
6
1150.4
 
 
1150.4
297.7
 
 
297.7
1097.1
2545.2
10
合计
6259.1
 
 
6259.1
3284.48
 
 
3284.48
7679.03
17222.65
表中:111b—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
      2M11—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S11—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122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2M22—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2S22—控制的次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3、矿井工业资源/储量
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331+332+333)储量。
煤1-1:5947.7万t;
煤1-2:1207.6万t;
煤1-3:779.3万t;
煤4-2上:709.8万t;
煤4-2:5102.1万t;
煤5:673.5万t;
煤6:2545.2万t;
合计:16965.2万t。
4、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永久煤柱损失主要是井田境界煤柱、断层保护带煤柱,本井田在深部边界400m水平不留境界煤柱,其余境界煤柱与断层保护带煤柱合二为一。断层保护带煤柱(井田境界煤柱)按30m宽留设,井田中小断层保护带煤柱按20m宽留设。
断层保护带煤柱及井田境界煤柱储量为:煤1-1为137.5万t;煤1-2为30.2万t;煤1-3为24.9万t;煤4-2为104.3万t;煤6为40.4万t;合计为337.3万t。油页岩约为505.5万t。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16627.9万t。另有油页岩约31087万t。
5、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矿井工业场地及主要井巷均不压煤,采区回采率:煤1-1、煤4-2为厚煤层,取75%;煤1-2、煤1-3、煤4-2上为薄煤层,取85%;煤5、煤6为中厚煤层,取80%。
共有煤炭可采储量12982.2万t,其中探明的可采储量(111)为10091.5万t、推断的可采储量(122)为2890.7万t。
本井田计有油页岩31592万t,虽然储量级别低(地质工作不够),但由于所有钻孔均见油页岩,厚度2.4~19.5m,其资源量是可靠的,且芨芨沟向斜以东还有大量油页岩未统计,所以井田内油页岩可采储量建议按31087×60%=18652计入。
附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表2-1-5)。
6、水平储量
矿井以730m水平开拓全矿井,730m水平以上储量为9172.5万t,730m水平以下储量为7792.6万t。
附:水平储量汇总表(表2-1-6)。
三、煤柱留设方法
本井田为相对独立的井田,不留设井田境界煤柱。据国内矿井生产经验,断层安全煤柱留设为大断层留设20~30m宽安全煤柱、小断层留设10~20m宽安全煤柱。采区之间留设20m宽境界煤柱。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
2-1-5                                                              单位:万t
煤 层
工业资源
/储  量
永久煤柱损失
设计资源
/储 量
开采
损失
合  计
断层及井田境界
1
1-1
5947.7
137.5
5810.2
1452.6
4357.6
2
1-2
1207.6
30.2
1177.4
176.6
1000.8
3
1-3
779.3
24.9
754.4
113.2
641.2
4
4-2上
709.8
 
709.8
106.5
603.3
5
4-2
5102.1
104.3
4997.8
1249.5
3748.4
6
5
673.5
 
673.5
134.7
538.8
7
6
2545.2
40.4
2504.8
501
2003.8
8
合 计
16965.2
337.3
16627.9
3734.1
12893.9
水 平 储 量 汇 总 表
表2-1-6                                                              单位:万t
序号
煤  层
730m以上
730m以下
合  计
1
1-1
2592.44
2355.26
5947.7
2
1-2
1023.32
184.23
1207.55
3
1-3
630.87
148.41
779.28
4
4-2上
420.53
289.27
709.8
5
4-2
2968.02
2134.08
5102.1
6
5
231.23
442.27
673.5
7
6
1306.1
1236.1
2545.2
8
合计
9172.51
7792.62
16965.13
工业场地不压煤,不留设保护煤柱。跨煤层大巷根据所处位置计算留设煤柱。
煤层大巷、上下山两侧各留20m宽保护煤柱,但以后可回采。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1、设计年工作日:330天;
2、日工作班数:4班;
3、每天净提升时间:16小时。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本矿井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缓,主采层煤层生产能力大,适合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矿井。
矿井处于甘肃河西走廊,是严重缺煤的地区,根据国家政策,可以加大生产能力,适当缩短服务年限。
考虑到矿井煤炭可采储量为12893.9万t,则矿井的生产能力有以下几种:
1、150万t/a,服务年限66a;
2、180万t/a,服务年限55a;
3、240万t/a,服务年限41a;
目前《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大型矿井服务年限不少于50年,这样150万t/a井型和180万t/a井型均可行,又考虑到矿井地处严重缺煤地区,240万t/a井型也可以。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定为240万t/a较适宜,可以增加矿井规模效益,缓解河西地区缺煤局面。
三、设计服务年限
采用的储量备用系数为1.3。
(1)煤炭开采
A=红沙岗一矿地质资料=41.3a
如备用系数取1.4,则服务年限为38.4a。
 
 考 文 献
[1] 徐永圻.《采矿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林在康、左秀峰、涂兴子.《矿业信息及计算机应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4] 戴绍城.《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装备》.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5] 东兆星、吴士良.《井巷工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6] 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及控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7] 岑传鸿.《采场顶板控制与检测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8] 综采设备管理手册编委会.《综采设备管理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9]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10] 中国煤矿专用设备成套服务公司.《采煤机械化成套设备参考手册》.煤炭工业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
[11] 刘吉昌.《煤矿施工设计基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12]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物资供应局.《煤炭工业设备手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
[13] 武同振、赵宏珠、吴国华.《设备选型配套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1993
[14] 林在康:《风机装置性能图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煤炭科技名词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16] 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17] 《巷道断面图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2008
[18] 《井筒断面图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2008
[19] 《液压支架图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2008
[20] 《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
[21] 《中国采煤方法图集》.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22] 《综采技术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23] 《综采设备管理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相关评论
土木工程
    本类推荐
      广告联系QQ:451577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16821613 杭州余杭东港路118号雷恩国际科技创新园  网站技术支持:黄菊华互联网工作室 浙ICP备06056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