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员中心
到顶部
到尾部
土木工程

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毕业设计

时间:2020/10/14 11:53:07  作者:  来源:  查看:0  评论:0
内容摘要: 化美化、景观大道等整合校园的空间序列。校园建筑应体现现代、典雅、简洁的风格,视觉开阔、主次分明、交通组织清晰、突出个性,创造出学校独具特色的外在形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注重生态原则。要注重以人为本,强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对环境的理性领悟,结合建筑组群,创造有层次的...
化美化、景观大道等整合校园的空间序列。校园建筑应体现现代、典雅、简洁的风格,视觉开阔、主次分明、交通组织清晰、突出个性,创造出学校独具特色的外在形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注重生态原则。要注重以人为本,强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人对环境的理性领悟,结合建筑组群,创造有层次的丰富多变的园林形态与生态化空间;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绿化系统,营造舒适宜人的校园小气候,可以考虑设计集中的校园中心绿地、生态景观、周边绿化林带;也可以合理设置园内水域,建设优美典雅的生态环境;并注意到节约能源、节水、节电、太阳能利用的可能性。

5、坚持网络化、智能化的原则。要力争创造资源共享、交流便捷的智能型教学科研环境。新校园要着眼未来,向数字化管理迈进,使教学、科研、校园管理实现网络化、数字化。要注重采用建筑智能化、办公自动化、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先进技术的可行性、合理性。

6、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原则。设计要科学、合理利用校园空间,充分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单体建筑造型既大方、典雅、气派,又要实用,要体现艺术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行性的有机结合。但个别建筑(如艺术大楼)的设计可以在周边环境衬托中产生视觉冲击力。

7、坚持校园开放性、外向型原则。要充分考虑学校开放办学、高等教育地方化与社会化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体育场馆、创新创业中心、培训中心、实训中心等及其他社会开放性建筑的布局呈外向型,为后勤社会化提供一定便利条件。

8、和谐安全原则。新校园的总体规划要充分体现和谐安全原则。宿舍、教学楼以及各种功能楼宇要符合消防要求;食堂、学生服务中心、洗衣房、茶水房等场所要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运动场所和教学楼通道在设计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做到科学安全、宽敞畅通、疏散方便。

9、经济性和效率性的原则。要确立项目设计中合理降低投资和科学优化项目生命周期全成本的观念。既要优化设计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又要在规划设计中吸收价值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力求提高校园的功能和价值(包括使用功能、育人功能和美学功能),降低综合成本(建设成本、运行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项目的总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使用效果。

(三) 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1、功能分区科学合理,整体协调,动静分离,即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重点突出校园中心区。

2、要处理好整体造型、色彩、材质、工艺与造价的关系,做到有机组合、整体平衡、美观大方,体现校园文化特征;

3、总体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首期工程建设的合理性,避免后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的干扰。

4、道路规划要实现人、车的合理分流,充分考虑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停放空间。

5、要考虑现代校园城市化、社会化的倾向和属性,营造一定多层次的交流、交往环境和空间。

6、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信息、网络、数字化等管线要一次规划设计,布置经济合理,校区内所有管线均按暗管铺设考虑。

7、校园绿化景观系统,校园规划绿地率为30%(含水面)。应做到“点、线、面”总体优化,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

(四) 规划设计具体要求及说明

1、 校门设计。

1)科隆大道和东明大道各设一个大门。主校门区域要视野开阔,设计不仅要新颖、大气、富有创意、标识性强,而且还要与校园整体建筑风格相适应;

2)结合校园及周围地形地貌和城市道路的特点,组织好校园内的交通配置,并符合消防、市政等规范要求。

2、 高架桥设计

由于新老校区中间被车流量大的东明大道隔开,考虑到师生员工通行的安全性,故要求统一规划连接两校区的高架桥。

1)结合校园周围地形,设计高架道路,以保证人流、非机动和限高2米以内小客车的出入要求;

2)高架道路为城市景观,应注意外形线条流畅,跨高比协调,在重要景观路段考虑高架结构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适当采用新颖结构。

3、 建筑群设计

1) 要结合地理条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使整个建筑群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建筑群一楼可考虑架空,利于通风、采光、休闲、小聚、学习讨论、停车、拓展视野、可持续性发展等需要。建筑物朝向应符合采光、通风、节能的要求;

2) 建筑风格应协调统一,功能分区富于变化,建筑物与景观节点应融于校园整体环境之中,达到既有相互呼应、又有层次变化的效果;

3) 各功能建筑规划应体现大集中、小分散,淡化学科界线,有利于交流和可持续发展;

4) 以下楼(群)——应考虑设计为标志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教学楼、综合体育馆、会堂、创业创新楼等。

5) 原则上系部办公用房不独立设置,将其与实验楼或实训中心有机结合,既便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又要考虑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6) 教学楼与实训中心的要一定间隔,实训中心的摆放要充分考虑气味、噪音等因素对理论教学的影响;

7) 实训中心建设和系部办公用房、教学楼建设要充分考虑今后专业类别及专业数的增加;

8) 学生公寓要坚持分区设计、便于管理的原则,按每四名学生一间的标准设计,每间宿舍要设独立卫浴间及冷热水系统;

9) 教工公寓以高层设计为主,应设置地下停车场以充分考虑停车的需求;另外,地下停车场须考虑人防设计;

10)体育馆、食堂等考虑预留安装中央空调或分体空调位置;其他所有建筑均考虑预留安装分体空调位置;

4、 环境设计

1) 突出生态校园、绿色校园的构想,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林木等条件规划好校园绿化景观,行道树、绿化树要选取适应当地气候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2) 将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开放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应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并使校园绿化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校园景观风格,使新校区成为四季如春、花园式、生态型的校园;

3) 利用地理环境规划人工湖泊景观,水资源充分利用收集雨水及地下水,将其引入湖泊,规划要解决工程地质及水源、水质、水量问题,并要考虑到水域的管理及防渗漏等问题。

5、 道路交通设计

1)符合开放办学要求,方便对外交流。布局上要保证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和教学区、生活后勤区的环境安静。要做到交通顺畅、人车分流,力求指路简捷,连接市政交通与各功能区便捷。

2)新东区的建筑离马路距离应尽可能宽点——在视觉上显得大气、美观,在商业开发上有利于市场的竞争和延伸。

3)交通道路系统布局应结合环境考虑,不仅要满足交通便捷通畅的基本要求,而且应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处理人与车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

4)机动车路应尽可能规整,最好能成环形路,少走回头路。教学区、生活后勤服务区宜多设步行区,以确保校园内的交通与人身安全;

5)步行区、林荫小道要种植一些四季分明的树种,增添校园的诗情画意;

6)应充分考虑校园动静交通组织,停车场可结合建筑物和校园地形因地制宜设置,对于活动密集区域,可考虑设地下停车场;对于后勤服务区对外联系较多的区域,停车场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些;对于系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及实验楼等教学区可考虑机动车辆停车区,要求畅通、便捷;为减少对教学的影响,创新创业中心、实训中心周围原则上不准机动车辆进入,可考虑设少量临时停车位;

7)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建筑物周围适当位置,须考虑设自行车停车场。

6、 水、电、智能化系统及管、网、线的铺设设计

水、电的设计要根据功能规划——分区、分片、分组来进行设计,做到好用、好管、好维护;

——供水系统以直供水为主,二级供水为辅;建中水回用系统、排水排污系统;

——按各功能区和单体建筑的用电等级合理分设供配电站,等级较高的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强电与弱电线路应分别布设,实行智能化管理;

水、电、电话网、电视网、校园网、互联网、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日常生活信息管理系统(水、电、气等表远程抄收计量,供电设备、公共照明、电、供水等主要设备的监控管理,车辆出入、停车管理系统等)等的设计要具有合理性、超前性;主要路段设综合管道沟以便于以后的维修和变更;

校园内的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电讯、网络等网管全部为暗铺,纳入地沟统一管理、沿路布置、统一进楼,以方便将来维修和管理,避免破坏路面。平面布置上要避免各管、网、线可能出现的抢位、冲突现象。要充分考虑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需要,院内主要场所及人员能活动的地方、围墙、建筑群等应设置自动电子监控系统。

七、建筑方案设计

(一) 建筑方案设计

1、建筑的个体服从于规划的整体,在安全、适用、美观、经济的前提下,既要体现各主要建筑的个性特点,又要注重整体建筑风格的协调,重点突出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整体环境的优化。

2、不过分追求豪华材料和繁琐的造型,应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通过普通材料的灵活运用和处理体现教育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3、重视运用先进的设计手段和方法,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大胆创新,注重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和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现建筑群体的空间层次感。

4、各类主要建筑物应充分考虑朝向和功能的关系,尽量利用自然光源。

5、充分体现建筑的人文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共享空间的设计应舒展、大方。

(二) 主要建筑方案设计具体要求

1、教学区组团建筑面积30240平方米

教学楼总建筑面积30240平方米,教学组团宜以学科相近成组,主要功能包括小班及辅导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及其附属用房等。每层应设置教师休息室,要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公共交通部分应宽敞、大方、明快便于疏散,应设计课间休息时的共享空间。

2、实验室、实习场所及系行政办公用房组团设计,建筑面积83400平方米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68880平方米应与系行政办公用房14520平方米一并组团考虑。实验室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自选科研项目所需的各种实验室、实验室的附属用房、全校公用的计算中心等。系行政用房包括系办公用房(主任办公室、系办公室、资料室、学籍档案室、党团办公室、会议室等)及教研室(或学科组)办公用房两部分。

教学区组团和实验室、实习场所及系行政办公用房组团可一并组合设计。

3、学生宿舍建筑面积96000平方米

学生宿舍包括居室、盥洗室、厕所、公用活动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等

4、学生和教工食堂建筑面积21350平方米

学生食堂按12000人的规模考虑,建筑面积为15600平方米,主要包括餐厅、厨房及附属用房(主副食加工间、主副食库、餐具库、冷库、配餐间、炊事员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厕所等)、食堂办公室等。

教工食堂按25000人的规模考虑,建筑面积为5750平方米。教工食堂内容与学生食堂基本相同。两个食堂考虑一起规划建设。

5、体育馆(风雨操场)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

主要场馆要满足篮球、排球、乒乓球比赛用,主场馆设看台,并考虑接待、会议、休息、更衣、淋浴、办公、仓库等用房,设辅助训练场及体操、球赛、健身用房。

6、会堂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

会堂按25000人的规模考虑,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米。主要考虑校团委方便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故设置校团委办公用房及学生活动用房。

7、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36480平方米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主要包括变电所、水泵房、暖气分气站、消防用房、环卫绿化用房、室外厕所、传达警卫室等。

八、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方案的表现形式为书面文件和电子文档(包括动态资料)等,其设计理念及设计深度是中标与否的重要评定依据。规划设计要以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为依据并符合以下要求:

1、 总体方案说明:应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方案构思、总平面图、竖向规划图、总体功能分区图、总体交通分析图、总体绿化分析图、出入口位置分析、路网结构分析等;

2、 设计特点、建筑风格、空间构图、主要建筑平面与造型、建筑环境与景观、建筑材料与色彩、造价分析及分期实施说明;

3、 给排水、电气、燃气、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通讯等管线设计说明;

4、 1:500彩色总体规划平面图(零号);

5、 校区校园总体规划功能分析图、竖向规划图、道路交通分析图、景观环境分析图、综合管网布置示意图(均为零号);

6、 校园总体鸟瞰图(零号)及重要节点空间表现图(不少于5个);

7、 大门及广场、主要单体建筑(教学楼、体育馆、会堂、食堂、学生宿舍、创业创新楼、培训楼、跨街高架桥等)平、立、剖面图(1:200)及彩色效果图;

8、 主要街景立面彩色效果图(1:3001:500);

9、 消防、环保、卫生防疫、交通组织等说明;

10、 建筑面积说明;

11、 所有设计文件(包含所有规划设计内容及总体规划方案介绍)及多媒体演示的电子U盘两套。

12、 评标主要成果文本12套(A3)。

13、 投标文本5套(A4,包括设计院资料、设计费报价[中标后修改方案并达到建造性详规]、设计周期、服务承诺等)。

,

河南科技学院

新东区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 项目名称

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校园总体规划

二、 学院概况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始建于1949年,前身渊源于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的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和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历经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新乡校区和百泉校区,新乡校区占地面积817.37亩,百泉校区占地面积为251.1亩),占地面积为1068.47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7万多平方米。学院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有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院士工作站3个。有“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河南省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

学校设19个教学学院,6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职教师资专业建设试点专业和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5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名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2个。有河南省重点一级、二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1个,有农业推广、机械工程和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涵盖3个类别15个领域。学校办有成人教育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新科学院。

目前有各类在校生4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4000余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多科性的办学格局。建校以来,共向社会输送了100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 新东区校园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

新东区校园位于现有校园东邻,即东明大道以东,107国道西边绿化带以西,科隆大道以北,向阳路南400米规划路以南,交通非常便利(具体位置详见附图)

四、 新东区校园建设概况

(一) 占地规模

校园总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折合690亩。

(二) 建筑面积

校舍总建筑面积约为324970平方米(不含运动区域设施)

(三) 投资规模

本项目资金来源由学院自筹、银行贷款解决,估算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不含征地费用)。

(四) 校舍建设规模

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规划控制规模为12000人,部分公共建筑按25000人计算,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核算。新东区的主要建设内容有:教学楼、实验用房、风雨操场、系行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部分教工公寓和附属用房等,不再考虑图书馆、校行政用房。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规定,并根据学校特殊专业的要求对各项规划建筑面积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五) 项目建设指标

参考新乡市规划局下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即新规条件2014-907号)

(六) 项目建设周期

该项目实行一次规划、按需建设。其中首批工程计划2016年7月1日动工,2018年7月1日交付使用,届时能保证6000名本科生入住。2021年之前全部建设完成,届时能容纳12000名学生,可满足师生教学、生活、运动及其他配套服务等要求。

(七) 新东区规划依据

1、新乡市规划局下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即新规条件2014-907号)。

2、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用地红线(现状地形)图。

3、教育部建标[1992]245号“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

4、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学校在校生控制规模为25000人,其中扩建新东区按12000人规划设计。部分公共设施老校区未建,按25000人进行核算。

五、 各类建筑分区布局与规模

(一)学科类群的安排:

河南科技学院新乡校区按照建设年代和区位分为三部分:一是西区,为1990-2000年建设;二是东区,为2002-2014年建设;三是即将规划的新东区。各区功能布局安排如下:

西区功能布局:西区功能定位以农业生物类及相关专业办学为主(原规划规模4000学生),具体包括:教学科研区(生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科学院、实验中心、标本馆、河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作物育种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其他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行政区(网络中心);运动区(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生活服务区(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学生宿舍、学生餐厅、商业服务网点、子弟学校、教工生活西区);休闲区(致远广场、西湖、绿地)。

东区功能布局:东区功能定位以理、工类专业办学为主(规划规模9000学生),具体包括:教学科研区(机电学院、食品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图书馆);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楼中现党政单位以及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基建处、后勤服务集团、离退处、档案馆、校史馆);运动区(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气排球场);生活服务区(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洗浴中心、后勤苗木基地、教工生活东区);休闲区(启智广场、黉表广场、东湖、绿地、人造高地景观带等)。

新东区功能布局:新东区功能定位以人文社科类专业办学为主(规划规模12000学生),具体包括:教学科研区(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服装学院、文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及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国情国史体验馆、成人教育学院及培训中心、实业开发总公司、创新创业中心、会堂;运动区(风雨操场、游泳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生活区(学生宿舍、学生餐厅、商业网点、教工生活区);休闲区(绿地、广场)。另外尽可能在校内安排的试验区(小动物饲养中心、动物医院、日光温室、农业气象观测站、国家蜂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

(二)新东区各类功能区域建筑布局

新东区校园按功能分为教学区(含教学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后勤区、景观、绿化休闲区以及教工公寓区。各功能分区间以景观、绿化、湖泊、休闲区彼此相间和联系。

1、 教学区

安排教学楼、系部办公用房、实验楼、艺术楼、会堂、创新创业中心、培训中心及附属用房等。在功能结构上应大集中小分散,淡化学科界限,有利于交流和持续性发展。

会堂与学校主校门遥遥相望,应相对突出并有个性,形成学校标志性建筑。

2、 运动区

按照既方便师生又利于对社会开放的原则,安排下面的具体项目:

1)一座室内综合体育馆。主要供室内篮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教学训练和一般比赛及大型文体活动等使用;

2)一个400米田径场。为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设有主席台和观礼台,兼作正式比赛活动的场所和学生日常体育课教学用的田径训练场;

3)相当数量的室外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场。

3、 生活后勤服务区

安排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服务中心、后勤管理及污水处理、水电配用房等配套用房。功能上应兼顾到学生生活便利的需求。

4、 景观、绿化、休闲区

安排文化活动的景观广场、湖泊、花坛、绿化带、绿地、林荫小道及体现浓厚的校园文化生活的艺术空间等。

5、教工公寓

主要安排教职工公寓。

(三) 各类建筑规划面积及相应要点见附表

新东区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划人数

指标

核算建筑面积

1

图书馆

0

2.03

0

2

   

12000

2.52

30240

3

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

12000

5.74

68880

4

系行政用房

12000

1.21

14520

5

校行政

0

0.83

0

6

学生宿舍

12000

8.00

96000/137963

7

学生食堂

12000

1.30

21350

8

教工食堂

25000

0.23

9

风雨操场

25000

0.34

8500/10000

10

  

25000

0.36

9000

11

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

12000

3.04

36480

12

培训中心

 

专项

20000

13

创新创业中心

 

专项

20000

 

合计

 

25.6

324970

 

六、 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要求

(一)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河南科技学院新东区总体规划设计应充分汲取国内有关院校新校园规划建设的经验,承接传统、容纳现代,体现时尚,达到“科学化、现代化、信息数字化、生态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体现现代大学“寓教于生活、寓教于交流、寓教于环境”的校园空间气氛,实现“现实与未来的和谐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效率与效益的和谐统一”。总体规划方案要与新乡市东区发展总体规划相适应,坚持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则进行总体规划,努力营造一个“风景优美、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大方和谐”的现代化校园环境。规划设计要有科学的前瞻性、预见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及分批建设创造条件。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近期和远期建设的相互衔接和过渡,尽量减低远期建设过程中噪声、粉尘等污染对教学的影响;教学区以教学楼用地为重点,生活后勤区以学生宿舍、食堂用地为重点适量预留空地作为绿化,为长期发展需要留足空间(预留的空地既不破坏各功能分区间联系的紧凑性,又不影响整体布局的美观要求)。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科学分区原则。总体规划设计要在充分考虑新校园周边环境和校园地块形状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注重各区之间“动”(运动与实训等)、“静”(教学、科研与办公)搭配,既严格划分、互不干扰,又有机联系、与外部环境协调,使各区“在和谐中求统一,在统一中见特色”,各功能区的建筑既能自成一体,又能方便联系。校园整体布局要注重开放性和视觉的网络化。

2、合理利用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证日照、建筑间距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局部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利用空中和地下条件,合理建设多功能建筑,减少建筑占地,适当增加园林绿地面积,体现“低密、高容、立体化”的校园建设;并适当、妥善保留后期发展用地。

3、景观、亮点原则。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适度超前,个性鲜明。营造以水为核心的绿色景观带,通过建筑物造型,特色景观、河湖水面、绿   



相关评论
土木工程
    本类推荐
      广告联系QQ:451577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13516821613 杭州余杭东港路118号雷恩国际科技创新园  网站技术支持:黄菊华互联网工作室 浙ICP备06056032号